演出嘉賓
- April 12, 2023
- Posted by: admin
- Category:

演出嘉賓
- April 12, 2023
- Posted by: admin
- Category:
小提琴

被譽為充滿激情和詩意的小提琴演奏家,廣受國際讚譽的徐任源已成為一位稀有多才的藝術家。他被形容為「表達豐富、迷人和超凡脫俗」,曾獲得伊麗莎白女王和柴可夫斯基大賽的獎項,並分別在滿地可交響樂團的ManuLife比賽、Klein國際弦樂比賽和Michael Hill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在2022-2023年,徐氏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斯特恩禮堂和林肯中心的羅斯大廳與Orchestra NOW合作,並獲得好評。他還與溫哥華交響樂團、波多黎各交響樂團、國家台灣交響樂團、聖塔菲交響樂團和曼尼托巴室內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過去的演出季節,他與加拿大和國際各地的樂團合作,包括滿地可交響樂團、國家藝術中心管弦樂團、維多利亞交響樂團、路易斯安那愛樂、瓦隆皇家室內樂團、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奧克蘭愛樂、馬來西亞愛樂和香港管弦樂團等。
徐氏曾在許多國際音樂節上演出,包括萬寶路音樂節、拉維尼亞音樂節、石港室內樂音樂節、聖地亞哥拉荷亞夏季音樂節、Brevard音樂中心、溫哥華獨奏音樂會系列、莫里茲堡音樂節、烏得勒支室內樂音樂節、德雷斯頓音樂節、紐西蘭室內樂音樂節和智利貝多芬基金會。
徐氏目前擔任水牛城愛樂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該樂團目前的音樂總監是JoAnn Falletta。他還曾擔任匹兹堡交響樂團、密爾瓦基愛樂、休士頓交響樂團和悉尼交響樂團的客座首席小提琴手。徐氏曾擔任大都會歌劇團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與歌手和指揮家包括弗萊明、菲利普斯、Elīna Garanča、Eric Owens、Fabio Luisi和Esa-Pekka Salonen密切合作。可以通過製作「大都會:現場高清廣播」收聽他的獨奏樂曲——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揚納切克的歌劇《悲傷的婚禮》。迪卡唱片發行其獲格林美提名,為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的錄音。
徐氏是一位充滿熱忱的教育家,目前在水牛城大學和渥太華大學擔任小提琴教授。他曾在舊金山音樂學院、新英格蘭音樂學院Morningside音樂計劃、Orchestra of the Americas Academy、柯蒂斯音樂學院 Sphinx Performance Academy 和奧克蘭大學舉辦大師班。
徐氏在維多利亞音樂學院、皇家山音樂學院、Morningside音樂計劃和國家藝術中心青年藝術家計劃開始學習。他在Joseph Silverstein、Ida Kavafian和Donald Weilerstein的指導下完成了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和茱莉亞學院的學業。
徐氏曾為Naxos、Beau Fleuve、Atoll和Decca等唱片公司錄音。他目前演奏用的由大CANIMEX INC. 提供的史特拉第瓦里1713年的小提琴,以及一把1749年的G.B. Guadagnini小提琴,通過芝加哥史特拉第瓦里協會作為長期借用。徐氏使用的是 Thomastik-Infeld的弦線。

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徐任良以強而有力且細膩的演繹、豐富的音色和令人魂牽夢縈的舞臺表現聞名於世。作為一位受歡迎的獨奏家和獨奏音樂家,他不僅擁有豐富的演奏經驗,同時也擅長演繹各種不同風格的曲目。他的近期榮譽包括2019年比利時著名的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第二名、2018年德國約瑟夫·約阿希姆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以及2018年美國沙特小提琴比賽第一名。最近,他榮獲了歐洲最傑出的獎項之一“Prix Paternot”,該獎項表彰在瑞士著名的韋爾比耶音樂節中有潛力且成就卓著的國際藝術家。
未來的演出計劃包括再次參與瑞士的維比耶音樂節、滿地可交響樂團、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維也納音樂會協會,以及首次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由Jukka-Pekka Saraste指揮)和魁北克交響樂團(由Bramwell Tovey指揮)合作演出。
徐氏最近的藝術合作是與Anne-Sophie Mutter和Mutter Virtuosi的巡演,他們在歐洲最著名的音樂廳上演出,如維也納音樂協會、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和柏林愛樂廳。他近期的演出包括與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德國廣播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維比耶音樂節以及紐約市WQXR古典音樂電台的現場獨奏音樂會;以及在歐洲、北美和亞洲進行的獨奏音樂會巡演。此外,徐氏還與Stéphane Denève指揮的布魯塞爾愛樂樂團、聖塔芭芭拉交響樂團、列日愛樂樂團、奧克蘭愛樂樂團和馬來西亞愛樂樂團合作演出。
徐氏的眾多榮譽還包括在2015年於紐西蘭舉辦的Michael Hill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在2010年加拿大滿地可交響樂團Manulife比賽中獲得大獎。他是2014年梅紐因國際比賽的得獎者,並在紐約市獲得Vadim Repin獎學金獎。
除了演奏生涯外,徐氏還是成立了三年的The VISION Collective的創始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由音樂家和作曲家組成的團體,利用音樂來彰顯難民和移民的聲音和故事,提高全球難民危機的意識,並將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聚集在一起,創作多樣化且有意義的藝術作品。該團體榮獲2020年麥格勞家族基金會的羅拔·謝爾曼的音樂教育和社區外展獎。
徐氏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Catherine Cho。他的導師包括Anne-Sophie Mutter、Pinchas Zukerman、Christian Tetzlaff、Patinka Kopec、Ida Kavafian和Pamela Frank。
作為一位熱心的教育家,徐氏熱衷於與年輕音樂家分享他的國際經驗,現任渥太華大學的小提琴教授。他演奏的小提琴包括借用自加拿大CANIMEX INC. 的1741年“Titan” Guarneri Del Gesu小提琴,和借用自日本Nippon Music Foundation的1709年 “Engleman” Stradivarius小提琴。
鋼琴

王應淳出生於香港,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四歲開始學習音樂,九歲考入香港演藝學院修讀少年音樂課程,主修鋼琴、巴松管、作曲及電子音樂。他現時在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鋼琴學士課程,師隨鍵盤系主任郭嘉特教授。2019年,他獲得了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頒發之四年全費學士獎學金。
他曾贏得了多個獎項,包括歷屆香港校際音樂節,第十七屆東京亞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銀獎,日本石川縣國際鋼琴比賽高級組金獎以及兩個特別評審獎項及2021 HKGNA國際音樂比賽的大獎。2018年,獲邀於第六屆深圳鋼琴音樂節「京滬深港澳台專業院校獲獎學生音樂會」以及於東京Hakuju Hall的日本石川縣國際鋼琴比賽之優勝者音樂會中演出。他亦曾在不同音樂節演奏,包括薩爾茨堡莫扎特大學國際夏令音樂節及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國際夏令音樂節,並接受不同教授的指導,包括 Boris Berman,Christopher Elton,Robert Levin,Arnulf von Arnim ,Angela Cheng,Graham Scott,Vanessa Latarche,Ronan O’hora,Dina Parakhina以及 Andreas Frölich。他曾以鋼琴家之身份與不同樂團合作,如香港管弦樂團,泛亞交響樂團以及演藝交響樂團。2021年,獲邀參與由香港電台第四台及香港演藝學院合辦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與多位本地知名鋼琴家同台演出。2022年,與演藝學院交響樂團合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週年音樂會演出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由香港電台第四台直播。同年首次與HKGNA合作,在《愛樂慶典》音樂會與HKGNA音樂節2022《樂在維港》演出,由tvN Asia頻道在9個亞洲地區轉播。2023年,獲選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 Sir Elton John 全球交換生計劃。
作曲方面,他於2013年開始在演藝學院修讀作曲及電子音樂課程,師隨伍巧兒老師。他曾在香港校際音樂節公開作曲組別以《五行》一曲獲得冠軍。他的作品D’Urban獲得了美國TI:ME電子音樂作曲比賽的金獎。除鋼琴外,他亦熱衷於電子琴演奏。他曾代表香港以自己的作品參與2010、14及16年分別在台灣、馬來西亞及香港舉辦的Yamaha亞太電子琴大賽,更在2016年以即興演奏及作品《Skyline》獲得了高級組總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