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黃欣於2015年9月加入紐約愛樂樂團並擔任小提琴首席。他11歲的時候與休士頓交響樂團合作,在一場面向全美國廣播的音樂會上演出。從那以後,與他合作過的樂團包括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聖保羅室內樂團,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北德廣播易北愛樂樂團,阿瑪迪烏斯室內樂團以及熱那亞交響樂團。他還與保拉.贊恩合作,在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今日表演」、美國廣播公司的「早安美國」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美國早晨」等節目上演奏。

他曾經在倫敦的威格莫爾大廳、巴黎的柯爾多音樂廳、華盛頓特區的甘迺迪中心以及舊金山的赫布斯特大廳等等。他在紐約的愛麗斯.塔利大廳第二次開獨奏音樂會的時候,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演了唐納德.馬蒂諾的獨奏小提琴奏鳴曲。黃先生的第一張商業錄音於2003年在拿索斯公司出版,包含了舒伯特、恩斯特、勳伯格和瓦克斯曼的幻想曲。在2016年6月他第一次以獨奏家身份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領奏了韋華第的《四季》和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以及葛利格的《最後的春天》。在2016年十月到十一月,在巴勃羅.赫拉斯-卡薩多的指揮下,他演奏了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在與樂團的25場獨奏演出後,他於2022年5月在指揮家梵志登的帶領下演奏了莫札特的第五小提琴協奏曲「土耳其」。

黃先生從15歲開始在國際大賽中獲得大獎。他是2003年瓦爾特.瑙姆堡小提琴大賽和2000年漢諾威國家小提琴大賽的金牌得主,在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和印第安納波利斯國家小提琴大賽得獎名單上也名列前茅。他在金斯維爾國際小提琴大賽,歐文克萊. 恩國際小提琴大賽和迪.安格羅國際小提琴大賽上都獲得金獎。

黃先生同時也是紐約愛樂弦樂四重奏的成員,該組合成立於2016-2017音樂季。他們曾在萬寶路音樂節、拉維尼亞音樂節、西雅圖室內樂音樂節和卡拉莫爾夏季音樂節等活動中演出。他經常參加萬寶路音樂家之旅(巡迴演出),也被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選為享有盛譽的CMS Two室內樂演出計劃的成員。黃欣先生在2010年加入休士頓交響樂團擔任首席之前,曾是獲得格林美大獎的應氏四重奏(Ying Quartet)的第一小提琴演奏家,同時還在伊士曼音樂學院擔任教職。

黃欣出生於中國北京。在他7歲那年舉家遷往美國德州休斯敦,他在那裡由他的母親啟蒙開始學習小提琴。隨後他師從休士頓大學的弗萊德.萊克學習。在16歲那年他被克利夫蘭音樂學院預科班錄取,師從唐納德.維勒斯坦學習並一直跟隨他,直到2002年從克利夫蘭音樂學院畢業並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他接著考取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羅伯特.曼恩學習。他是西部音樂學會的校友會成員,該學會現在是紐約愛樂國際音樂學會的夥伴之一。他同時也在休士頓大學和萊斯大學謝潑德音樂學院擔任教職,後者也是紐約愛樂國際音樂學會的夥伴之一。他目前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任教。

香港管弦樂團首席王敬,是當代最多才多藝及活力充沛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六歲於法國馬賽作個人獨奏首演後,於多項頂尖國際大賽獲得殊榮,其中包括於2007年歐文克萊恩國際弦樂賽獲得首獎。2003年,他獲Les Radios Francophones Publiques(涵蓋法國、加拿大、瑞士及比利時的廣播聯網)選為「年度年輕獨奏家」。


王敬以獨奏者身份隨各大樂團於歐洲及北美演奏,曾合作的樂團包括捷克電台愛樂樂團、莫斯科國家交響樂團、洛林國家樂團、皮卡地交響樂團、蒙特利爾大都會管弦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以及中國愛樂樂團。他曾在梅塔大師指揮下,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又曾與多位著名指揮合作,如梵志登、馬捷爾、艾遜巴赫、沙華斯達、巴孚.約菲、迪普斯、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等。


王敬曾於各大主要表演場地,如位於渥太華的國家藝術中心及林肯中心演出室樂及獨奏音樂會,獲得擊節讚賞。他演奏的樂韻可經常於加拿大廣播電台(CBC)收聽。王敬亦是德薩斯州達拉斯室樂系列 Ensemble75 的創辦人之一。他也曾多次獲邀為美國前總統小布殊演奏。


他曾多次獲邀擔任各大樂團客席首席,包括休斯頓交響樂團、堪薩斯城交響樂團、聖安東尼奧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韓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澳門樂團,以及國家大劇院。


王敬於2010至2013年擔任達拉斯歌劇院樂團的首席,2013年獲梵志登大師邀請擔任香港管弦樂團首席。王敬演奏一把瓜達尼尼名琴,於約1760年製,由The Postscript Collection透過「港樂弦樂器薈萃圈」計劃慷慨借出。

香港管弦樂團首席王敬,是當代最多才多藝及活力充沛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六歲於法國馬賽作個人獨奏首演後,於多項頂尖國際大賽獲得殊榮,其中包括於2007年歐文克萊恩國際弦樂賽獲得首獎。2003年,他獲Les Radios Francophones Publiques(涵蓋法國、加拿大、瑞士及比利時的廣播聯網)選為「年度年輕獨奏家」。


王敬以獨奏者身份隨各大樂團於歐洲及北美演奏,曾合作的樂團包括捷克電台愛樂樂團、莫斯科國家交響樂團、洛林國家樂團、皮卡地交響樂團、蒙特利爾大都會管弦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以及中國愛樂樂團。他曾在梅塔大師指揮下,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又曾與多位著名指揮合作,如梵志登、馬捷爾、艾遜巴赫、沙華斯達、巴孚.約菲、迪普斯、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等。


王敬曾於各大主要表演場地,如位於渥太華的國家藝術中心及林肯中心演出室樂及獨奏音樂會,獲得擊節讚賞。他演奏的樂韻可經常於加拿大廣播電台(CBC)收聽。王敬亦是德薩斯州達拉斯室樂系列 Ensemble75 的創辦人之一。他也曾多次獲邀為美國前總統小布殊演奏。


他曾多次獲邀擔任各大樂團客席首席,包括休斯頓交響樂團、堪薩斯城交響樂團、聖安東尼奧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韓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澳門樂團,以及國家大劇院。


王敬於2010至2013年擔任達拉斯歌劇院樂團的首席,2013年獲梵志登大師邀請擔任香港管弦樂團首席。王敬演奏一把瓜達尼尼名琴,於約1760年製,由The Postscript Collection透過「港樂弦樂器薈萃圈」計劃慷慨借出。

 

中提琴

香港土生土長的凌顯祐是一位中提琴和小提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現時為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的首席中提琴。凌顯祐在世界各地的管弦樂演奏和獨奏會上獲得好評,他曾以獨奏家身份與香港管弦樂團,首爾愛樂樂團,香港中樂團和中國電影樂團合作演出。

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凌顯祐曾指揮港樂,泛亞交響樂團,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芬蘭的塞伊奈約基交響樂團和庫奧皮奧交響樂團。他更被挑選為艾遜巴赫和已故的馬捷爾大師為港樂進行排練。他曾與不同的指揮大師合作,包括梵志登,艾度.迪華特,馬卻和史拉健等等。凌顯祐更勇闖2017年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的決賽。

凌顯祐的音樂之旅始於六歲,他跟已故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林耀基學習小提琴。他其後在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演奏,先後師從亨里克•科瓦爾斯基,裴翼煥,阿蘭•華歷德,並且成為休斯敦萊斯大學林昭亮教授的得意門生。

凌顯祐亦熱衷於室樂演出,回港後繼續活躍於古典音樂界,經常進行獨奏,室內樂演奏和指揮。他曾與許多著名音樂家合作,包括王羽佳,林昭亮,拉萊度,寧峰,古特曼和上海四重奏等。

在音樂廳外,凌顯祐亦熱衷於培育新一代音樂家。他現在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演藝學院,並曾住持港樂何鴻毅家族基金「駐團學員培訓計劃」。

他在2012年獲頒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獎章。

凌顯祐演奏由Gaetano Sgarabotto製作的小提琴和中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家Na-Young Baek出生於韓國,二零零零年與費城管弦樂團演奏出道。她曾以獨奏者身分與新澤西州交響樂團﹑哈德遜河谷愛樂樂團﹑杜佩奇交響樂團﹑首爾愛樂樂團和韓國首爾室內樂團合作。她曾在費城的 Academy House 和法蘭克福的萊茵高音樂節等著名場地演出。近年精彩演出包括與原州愛樂樂團於首爾藝術殿堂演奏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及在紐約市與格林威治村管弦樂團演奏同一曲目,並與澳門-香港-台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Na-Young Baek是韓國頂級比賽Choong Ang Times 史上最年輕優勝者,並於俄羅斯莫斯科首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獲得「Virtuoso Prize」殊榮。她獲得了無數榮譽,包括慶南國際比賽的最高獎項(in memory of Isang Yun),在哈德遜河谷愛樂弦樂比賽 與 Holland-America Music Society Competition中均奪得冠軍。Baek 熱衷室內樂,曾於萬寶路音樂節﹑ Great Lakes Chamber Music Festival﹑法國普拉德的卡薩爾斯音樂節﹑美國阿斯彭音樂節和以色列Isaac Stern Seminar演出。她兩度與萬寶路音樂家一起巡演,演奏孟德爾頌的作品八重奏和雅納切克的弦樂四重奏。由韓國音樂協會主辦,她在卡內基音樂廳威爾廳舉辦演奏,並在芝加哥舉行的邁拉·赫斯爵士音樂會系列參演。

十五歲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師承Orlando Cole。其後以全額獎學金負笈耶魯音樂學院從師Aldo Parisot,並獲頒「Aldo Parisot Prize」。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修畢藝術家文憑後,於石溪大學攻讀音樂藝術博士,並在該校與同窗Colin Carr共同演出。畢業論文題為《Historically Informed Playing of Bach Suite No. 5》,比較第五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對應的 G小調魯特琴組曲。

Na-Young Baek目前擔任新澤西州交響樂團樂助理大提琴首席,世宗獨奏家和 East Coast Chamber Ochestra 成員,並在霍夫斯特拉大學任教。